个人经营性贷款,属于零售贷款,对象是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。自2009年民生银行推出“商贷通”之后,不断有银行进入这一市场。齐鲁证券银行业研究员程娇翼在研报中指出,在2011年按揭贷款增量受限的情况下,多家银行已经将个人经营性贷款作为营销重点提上日程。庞大的市场 政策倾斜
据统计,目前全国中小企业约有980万户,个体工商户约2900万户,其增长速度为每年10%~12%。以此估算,未来3年,个人经营性贷款客户群体至少会新增800万户,存量至少将达到4000万户。数据显示,我国80%以上的微小企业融资是通过民间借贷实现的。
本月初,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,银监会下一步将加强财税支持力度、明确小企业划分标准、建立风险分担机制,三个方面支持小企业信贷,并将按照差别化监管的原则进行监管。未来监管层可能会继续扩大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额度;降低微小企业税基;并允许对小微不良贷款快速核销等。
但随着银行对大客户议价能力的下降,优化客户结构的压力正在加强,农业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其《上市银行价值分析》一书中指出,优质大型企业是银行争夺的对象,这就形成了一个买方市场,而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条件差,形成了卖方市场。如果银行能有效地控制风险,进入中小企业贷款领域,就可获得更高的收益和市场占有率。
程娇翼指出,对于众多的小微客户来说,其更关心的是资金的可得性而非资金成本。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,该行1年期个人经营贷款的平均利率为7.87%,3年期的平均利率为7.93%,较基准利率上浮30%左右。而2010年民生银行商贷通平均定价水平较基准利率上浮26%左右。
与此同时,经营模式的创新和规模效应也使成本得到了控制,上述中信银行负责人表示,集约化经营、集中贷后管理、设立专营机构、规范操作流程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。早期开展微小企业贷款的民生银行,通过规模优势降低单位人工成本,通过品牌优势来降低单位营销成本,其成本收入比上升的压力并不大。